2024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流会,将于2024年10月17 -20日在杭州举行。会议将围绕层流火焰,反应动力学,湍流燃烧,喷雾与液滴燃烧,燃烧测试与诊断,爆震、爆炸和超音速燃烧,火灾研究,燃烧污染物控制,固体燃料燃烧,发动机燃烧,新型燃烧技术等11个专题开展交流。会议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一处支持。会议将由大会邀请报告、专题邀请报告、基金进展报告、墙报交流、各专题分组报告以及燃烧领域科普作品的征集、展示与交流构成,会议期间还将同期组织基金项目进展交流会、青年学者沙龙、女性学者沙龙和工业论坛等系列活动。
会议网站:https://combust2024.casconf.cn/
会议专题及负责人
1.层流火焰:层流预混、扩散以及部分预混火焰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点火、火焰传播、火焰稳定性、熄火等层流火焰动力学研究。
李军,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邹春,华中科技大学;苑文浩,上海交通大学
2.反应动力学:燃料燃烧及其污染物形成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与燃烧性能调控,污染物生成机制与调控等。
叶莉莉,大连理工大学;张尊华,武汉理工大学;李阳,西北工业大学
3.湍流燃烧:湍流预混、扩散以及部分预混火焰理论、模拟与实验,湍流燃烧模型,湍流火焰动力学研究等。
韩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帆,天津大学;王兴建,清华大学
4.喷雾与液滴燃烧:液体燃料的雾化机理和过程,液滴与液雾燃烧,超临界燃烧。
富庆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章振宇,北京理工大学;吴坤,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5.燃烧测试与诊断:温度、流场、组分等燃烧过程参数的测量方法与诊断技术。
杨荟楠,上海理工大学;许传龙,东南大学;郑树,华北电力大学
6.爆震、爆炸和超音速燃烧:爆震、爆炸和超音速燃烧中的基础理论、控制方法与关键技术等。
王可,西北工业大学;林志勇,中山大学;张林,国防科技大学
7.火灾研究:火灾燃烧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火灾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与火灾防治相关的基础燃烧问题,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等。
周魁斌,南京工业大学;王青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强,合肥工业大学
8.燃烧污染物控制:氮氧化物、硫化物、一氧化碳等气态污染物,颗粒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等。
廖艳芬,华南理工大学;张永生,华北电力大学;郑成航,浙江大学;吴玉新,清华大学;孙飞,哈尔滨工业大学;金汉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固体燃料燃烧:固体燃料的低碳热化学转化、高值化利用,推进剂与金属颗粒燃烧等。
赵义军,哈尔滨工业大学;何勇,浙江大学;牛艳青,西安交通大学;姚顺春,华南理工大学;刘欢,华中科技大学
10.发动机燃烧:发动机燃烧的原理与技术,包括喷射与混合、点火熄火、火焰驻定、非稳态燃烧与控制、低碳低排放燃烧、混合动力燃烧等。
夏溪,上海交通大学;王浒,天津大学;刘龙,哈尔滨工程大学;张启斌,西北工业大学
11.新型燃烧技术:微尺度燃烧、微重力燃烧、无焰燃烧、催化燃烧、化学链燃烧、等离子体助燃、电场与火焰相互作用等。
王雨晴,北京理工大学;赵皓,北京大学;任翊华,中国科学院大学
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
范 玮,西北工业大学
史翊翔,清华大学
胡隆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业论坛组织委员会
王 涛,浙江大学
范 玮,西北工业大学
胡隆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路丕思,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田晓晶,东方电气东方汽轮机
魏小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女性学者沙龙组织委员会
超 星,清华大学
何志霞,江苏大学
颜蓓蓓,天津大学
陈 萍,安徽工业大学
汤明慧,浙江大学
陈玲红,浙江大学
科普作品征集委员会
刘海峰,天津大学
刘有晟,清华大学
胡皓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 凯,华北电力大学
崔雁清,香港理工大学
刘 岱,哈尔滨工程大学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燃烧学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燃烧学研究现状
首先,在燃烧技术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高效、清洁的燃烧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例如,高效煤粉燃烧系统、废气燃烧系统、低氮燃烧系统等新的燃烧技术不断涌现,旨在扩大市场空间,迎合市场需求。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其次,在燃烧设备方面,随着工业制造的升级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燃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些先进的燃烧设备采用了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监测技术,能够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燃烧过程。
此外,在燃烧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数值模拟、实验验证等手段,对燃烧反应机理、燃烧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现象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燃烧现象的理解,还为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非传统燃料的研究也成为燃烧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随着燃料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生物质燃料、液态天然气、低品质煤等非传统燃料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受到重视。这些燃料具有可再生性,但需要更加精细的燃烧控制技术来维持其稳定的燃烧过程。
另外,燃烧化学国内学派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国内学者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在燃烧机理、反应性质和燃烧应用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同时,国内学派与国际学派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共同推动着燃烧化学研究的发展。
燃烧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领域
能源与动力工程:燃烧学为能源转换和动力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火力发电、大型船舶和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燃烧学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燃料燃烧特性的深入研究,可以优化燃烧条件,改善燃烧设备设计,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节能减排。此外,燃烧学还应用于新能源燃料的研究,如生物质燃料、液态天然气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交通运输领域:燃烧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燃油车、天然气车、液化石油气车等。燃烧技术作为这些交通工具的核心,为它们提供了速度快、运行成本低、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燃烧学也在研究如何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推动绿色出行。工业领域:在冶金、钢铁、化工、建材、造纸和制药等行业的生产中,燃烧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造纸工业中,生物质燃烧技术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实现废物利用和能源回收。在制药和化工领域,燃烧学为燃烧炉、高温炉和加热炉等设备的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保证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消防工程:燃烧学为消防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防火灾。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深入研究,工程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此外,燃烧学在消防设施设计、救援与逃生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和安全性提供了依据。燃烧学研究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企业
首先,在学术研究机构方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燃烧学领域拥有深厚的研究实力和丰富的成果。例如,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天津大学,是我国内燃机学科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在内燃机燃烧理论、燃烧控制技术和燃烧系统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其次,在企业方面,一些大型能源、动力、交通和化工企业也设有专门的燃烧技术研发中心或实验室。这些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燃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例如,一些汽车制造商在发动机燃烧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提高燃油效率和降低排放。此外,一些能源企业也在研究新型燃烧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除了这些机构和企业外,还有一些国际性的燃烧学学术组织,如国际燃烧学会(The International Flame Research Foundation)等,它们为燃烧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推动了燃烧学领域的全球发展。